2023年12月最新【TOEFL正式考題回顧】托福閱讀再考恐龍相關

在準備托福考試的路途中,每位學生的旅程都充滿了獨特的挑戰與收穫。我們將分享一位電機專業的研究生的經驗。他首次參加托福考試,經過三個月的自學,從線上模擬考的中等成績開始努力,最終目標是達到90分,進而獲得出國雙碩士的機會。

一、托福寫作

Task 1 整合型寫作

文章重點:一種樹能生存在沼澤地區,長出膝狀根(knee structure)

這種獨特的根系結構被認為具有三個主要功能:

  • 作用 1:吸收氧氣(oxygen)。由於沼澤地區的土壤環境缺氧,膝狀根可能有助於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以維持樹木的生長。
  • 作用 2:提供支撐度。膝狀根可能增加樹木在軟泥土中的穩定性(stability),幫助樹木在沼澤地區站立。
  • 作用 3:釋放甲烷(methane)。文章提到膝狀根可能會釋放甲烷氣體,但這一功能的具體作用尚不明確。

演講重點:一名教授反駁文章中提到的三種作用,皆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支持

  • 反駁 1:實驗室的瓶子測試(bottle test)顯示,當環境中沒有氧氣時,膝狀根並不具有吸收氧氣的功能。
  • 反駁 2:膝狀根主要在樹根的寬處(wider part)生長,這些部位並不能提供額外的支撐。實際上,只有樹根的縱向(longitudinal)部分才能提供支撐。
  • 反駁 3:甲烷對樹木本身無害,且實驗顯示甲烷可能是由膝狀根周圍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產生,而非膝狀根自身釋放。

題目翻譯

請總結講座中所提到的觀點,並確定說明它們如何反駁閱讀文章中的特定觀點。

作答策略

開頭段落(引言)

  • 目的陳述:簡要介紹文章和講座的主題——一種特殊的樹根結構(膝狀根)及其假定的功能。
  • 對比提示:指出文章和講座之間的基本對比,即講座中的教授對文章提出的膝狀根功能提出了質疑。

主體段落(每個功能一段)

功能 1(吸收氧氣)

  • 文章觀點:說明文章中對膝狀根吸收氧氣以助樹木生長的描述。
  • 講座反駁:提及教授的反駁,即實驗室測試顯示膝狀根並不具有在缺氧環境(oxygen-depleted environment)下吸收氧氣的功能。
  • 對比分析:分析這一反駁如何削弱或質疑文章的觀點。

功能 2(提供支撐度)

  • 文章觀點:描述文章中對膝狀根增強樹木在沼澤地穩定性(stability)的說明。
  • 講座反駁:指出教授的觀點,即膝狀根主要生長在樹根寬處,這些部位並不提供額外支撐 (additional support)
  • 對比分析:討論這種對位置和功能的誤解如何挑戰文章中的觀點。

功能 3(釋放甲烷)

  • 文章觀點:概述文章中提到膝狀根可能釋放(release)甲烷的描述。
  • 講座反駁:提及教授的反駁,即甲烷可能由膝狀根周圍微生物產生,而非膝狀根自身。
  • 對比分析:解釋教授的反駁如何使文章中的假設變得不可靠。 

結論段落

總結主要的對比點,指出聽力材料如何有效地反駁了閱讀材料中的論點,並強調在科學研究中實證的重要性。

Task 2 學術討論寫作

題目重點:如何實踐環境友好

討論如何實踐環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的生活方式,並探討個人日常生活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學生需回應教授的提問,表達並支持個人意見,為討論做出貢獻。作答時間為十分鐘。

教授重點

教授在課堂討論中提出問題,詢問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為,並強調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

學生 A 重點

支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single-use plastic bags) 的想法。認為這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 (waste) 的產生,也有助於降低環境汙染。強調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reusable bag),例如帆布袋或其他環保材質製成的袋子,可有效替代一次性塑膠袋,從而提高環保效率 (eco-efficiency)

學生 B 重點

提出不同的觀點,認為應該重點推廣和參與回收計劃(recycling program)。他們認為通過有效分類 (sort)和回收(recycle)塑膠、紙張等材料,可以減少對新資源的需求,從而減輕對環境的壓力。此外,還提倡提高公眾對環保產品的認識,例如使用太陽能(solar energy)和節能產品,以進一步促進環保生活方式。

作答策略

開頭段落(引言)

  • 目的陳述:首先,簡要介紹環境友好生活方式的概念,並提出個人日常生活選擇如何影響環境的主題。
  • 問題重述:重述教授的問題,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為(practic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s),並強調這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問題。

主體段落一(學生 A 的觀點)

  • 觀點陳述:明確陳述支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理由,並解釋這對減少廢棄物和降低環境污染的重要性。
  • 論據發展:具體說明使用可重複使用的袋子,如帆布袋(canvas bag)等,作為替代方案(alternative plan)的好處,並提供實際例子以支持觀點。

主體段落二(學生 B 的觀點)

  • 觀點陳述:表達對回收計劃的支持,並闡述其對減少對新資源需求的重要性。
  • 論據發展:詳細描述參與回收計劃和提高對環保產品認知(increase awareness of eco-friendly products)的益處,例如使用太陽能和節能產品,並提供具體實例或數據來支持這些觀點。

結論段落

  • 總結主要觀點:回顧學生 A 和 B 的主要論點,強調實踐環保行為的多樣性和重要性。
  • 個人意見:最後表達自己對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行為的看法,提出一個結合了兩位學生觀點的綜合建議或新的觀點。

二、托福口說

Task 1 獨立型口說

題目重點:生活要取得成功需要設定對手或競爭對象

同意或不同意:生活要取得成功需要設定對手或競爭對象 (make enemies)

作答策略

決定立場

首先,確定你對於「生活中是否需要設定對手或競爭對象以取得成功」的立場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準備理由與具體例子 – 同意

如果你同意設定對手或競爭對象是必要的,你的理由可以是:

  • 競爭激勵理論:競爭對手可以作為一種動機(motivation),推動個人不斷提升自己,努力超越對手(surpass their rivals),從而達到更高的成就。
  • 目標明確:有了明確的對手或競爭對象(defined enemy or competitor),可以讓個人有更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從而更專注於自己的努力和發展。
  • 具體例子:提供一個體育領域或商業領域中的例子,講述如何透過與對手的競爭,促進了個人或團隊的成長和成功。

準備理由與具體例子 – 不同意

如果你不同意設定對手或競爭對象是必要的,你的理由可以是:

  • 合作重於競爭:在許多情況下,與他人合作 (collaboration) 比與他們競爭更有利於取得成功。透過共享資源和知識,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 競爭帶來的壓力和消極影響:過度的競爭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 (unnecessary stress and anxiety),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 具體例子:描述一個情境,例如在學術或工作環境中,如何透過合作而不是競爭,實現了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Task 2 整合型口說

校園公告重點:一位學生寫信建議學校設立自然俱樂部 (natural club)

  • 原因一:透過自然俱樂部的活動,學生可以在校園內更方便地接觸和了解自然,從而增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enhancing thei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原因二:俱樂部可以提供一個互動平台(interactive platform),讓學生在專業指導下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進行戶外活動和研究(outdoor activities and research),從而在學習中獲得實踐經驗。

校園對話重點:女學生對於這項決策表示不同意

  • 反駁理由一:她認為學生如果想要欣賞自然 ,可以自己外出到大自然中去,無需在學校設立特別的俱樂部。
  • 反駁理由二:她提出在大自然中的活動缺乏教育意義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認為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很難獲得系統性的學習 (systematic learning ) 和專業知識,並質疑俱樂部活動的教育價值。

題目翻譯

女學生表達了她對另一位學生建議的看法。請敘述她的意見並解釋她提供的理由。

作答建議

理解題目內容

首先要充分理解校園公告所提到的建立自然俱樂部的建議及其原因:促進環保意識和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要了解女學生對此建議的不同意見及其提出的反駁理由。

組織回答結構-開頭

簡要介紹學校提出建立自然俱樂部的公告內容以及女學生的不同意見。

組織回答結構-主體

  • 第一部分:詳細描述女學生對於學校建立自然俱樂部的第一個反駁理由,即學生若想欣賞自然,可以自行前往大自然,不需要學校設立俱樂部。
  • 第二部分:闡述女學生對於學校建議的第二個反駁,即在大自然中的活動缺乏教育意義,學生難以在此獲得系統性的學習和專業知識。

組織回答結構-結尾

總結女學生的觀點,強調她為何不同意學校關於建立自然俱樂部的決定,並提出她認為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或建議。

Task 3 整合型口說

文章重點:由於氣候變化,動物需要遷移 (migrate) 

討論了由於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動物需要遷移(migrate)至氣候條件更適宜的地區以求生存。文章強調這種遷移是動物對快速變化環境的自然反應,從而提高生存率。

演講重點:教授在演講中透過實際例子來補充閱讀內容

他提到一種歐洲的貓頭鷹(European owl),在氣候變冷時會遷移到氣候較好的地區,並指出在氣候條件改善時,這些貓頭鷹的數量會增加。

題目翻譯

使用講座中的例子來解釋動物遷移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聯。

作答策略

理解題目內容

確保你充分理解閱讀和聽力材料中提供的訊息,特別是教授提到的歐洲貓頭鷹的例子。

組織回答結構

  • 開頭:簡短介紹主題,即動物如何因應氣候變化進行遷移。
  • 主體段落一:從閱讀材料中提取訊息,解釋動物為什麼會因氣候變化而遷移。強調這是一種自然反應(natural reaction),目的是提高生存率(survival rate)
  • 主體段落二:詳細描述教授在演講中提到的歐洲貓頭鷹的例子。說明在氣候變冷時貓頭鷹遷移到氣候較好的地區(areas with better climates),以及氣候條件改善時貓頭鷹數量增加的情況。
  • 結論:總結動物遷移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聯,強調這一現象的生態學意義(ecological significance)和對保護動物(animal conservation)的重要性。

準備具體例子和細節

  • 閱讀材料中可能提到的其他動物遷移例子。
  • 教授講座中提到的具體細節,如貓頭鷹遷移的時間、地點和數量的變化。

Task 4 整合型口說

演講重點:視訊會議的實施過程及好處

教授講述了現代教育中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ing)的實施過程及其好處。以兩個具體案例來說明:第一個案例是學生透過視訊進行問答 (Q&A session),這使學生無需親自前往教授的辦公室,從而節省了時間和交通成本。第二個案例是教授可以同時(simultaneously)進行多個視訊會議,這樣的安排提高了教授的時間利用效率,使他們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協助更多的學生。這兩種方式展示了視訊會議如何提高教育效率和便利性。

題目翻譯

藉由兩個案例,解釋視訊會議如何改變現代教學方式。

作答策略

引言(Introduction)

開始時,簡要介紹題目背景,提到教授的演講和他討論的主題:視訊會議在現代教育(modern education) 中的應用。

主題句(Thesis Statement)

  • 提出你的主要觀點,即視訊會議如何改變了現代教學方式 (teaching method)。這應該是整個回答的中心思想。

第一點(Point 1):學生問答案例

  • 說明第一個案例,即學生透過視訊進行問答。強調以下兩個方面:
  • 學生無需親自前往教授的辦公室,節省了時間和交通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
  • 解釋為什麼這種方式提高了教育的便利性(enhances convenience in education),因為學生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提出疑問。

第二點(Point 2):教授多個視訊會議案例

  • 說明第二個案例,即教授可以同時進行多個視訊會議。強調以下兩個方面:1.教授的時間利用效率提高(improve time efficiency),能夠協助更多的學生。2.討論這種方式如何提高教育效率(enhance educational efficiency),使更多學生受益。

總結(Conclusion)

  • 重述你的主要觀點,強調視訊會議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 總結時,確保提到演講中的兩個具體案例,以及它們如何改變了教育方式。
2023年12月托福機經真題考情回顧

三、托福閱讀

第一篇文章

恐龍生理學研究的重要性
  • 介紹恐龍生理學(Dinosaur Physiology)的研究領域,強調了它對於我們理解恐龍的生活方式和演化(evolution)過程的關鍵性。
  • 解釋為什麼恐龍生理學對於科學界(scientific community)和我們對地球歷史的認識具有重要影響。
恐龍的骨頭結構和姿態
  • 詳述恐龍的骨骼結構(bone structure),包括它們的大小、形狀和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了它們的生活方式和適應能力(adaptability)
  • 探討恐龍的姿態(posture),特別是它們的四肢擺放(placement of their limbs)和站立方式(standing position),並闡明這些姿態如何影響了它們的運動能力(mobility)和行為。
生理結構對血液循環的影響
  • 詳細說明恐龍的生理結構,包括心臟、血管系統 (vascular system) 和呼吸系統 (respiratory system) 的特點,以及這些結構如何協助血液循環 (blood circulation)
  • 探討恐龍的生理特點如何使它們能夠應對不同環境條件和活動,並指出這些特點在恐龍的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篇文章

現場舞台劇和電影的觀眾互動差異
  • 探討現場舞台劇 (live theater) 和電影 (film) 之間觀眾互動的不同,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影響觀賞體驗。
  • 討論在現場舞台劇中,演員可能會犯錯,並解釋觀眾對於這種不完美的期待 (anticipation of imperfection),以及這如何增加互動性。
表演的變化性
  • 詳述現場舞台劇每場演出都具有獨特性(uniqueness)的特點,即使觀眾未必能察覺,但專業觀眾可以辨識(discernible)。這種變化性如何在每次表演中展現,並為觀眾提供新的感受。
  • 與之相對比,解釋電影通常缺乏這種變化性(variability),因為它們是事先錄製的(pre-recorded),觀眾每次觀賞都是一樣的。
觀眾互動的影響
  • 分析觀眾互動的影響,包括觀眾在現場舞台劇中的參與感(sense of participation)和情感投入(emotional investment),以及這如何豐富他們的觀賞體驗。
  • 探討電影觀眾的觀影體驗,強調觀眾通常是被動的觀察者(passive observer),不像在現場舞台劇中那樣參與劇情的發展(unfolding narrative)

四、托福聽力

▼ 校園對話 ▼

第一篇對話:學生和圖書管理員的對話

學生詢問 (inquire) 圖書館員該如何查閱 (access) 著名作家的信件。圖書館員說需前往指定 (designated) 房間,依照時程表 (follow a schedule) 來觀看,無法 (not available) 在一般區域 (general area) 查閱。

第二篇對話:學生和教授的對話

學生找教授討論 (seek advice) 演講的主題 (speech topic),並想要了解如何準備演講。教授建議學生到一個暑期工作坊 (workshop) 學習如何演說。

▼ 課堂演講▼

第一篇演講:動物迷彩(生物)

動物迷彩(animal camouflage)的類型

  • 視覺型:變化身體的顏色(alter body coloration),與周遭環境顏色相似來躲避獵食者 (predator) 的注意。
  • 聽覺型:遭遇潛在威脅(potential threat)時保持安靜,不發出聲音。
  • 化學型:某些動物使用化學訊號,例如殺人鯨(killer whale)使用聲納(echolocation),或海蝸牛(sea snail)攝取特定植物後,身體散發該植物的味道,以避免被獵食者追捕。

第二篇演講:1900 年代~現代音樂的演變 (人文)

講討論了音樂在不同環境下的演變。講者強調作曲家在不同場合創作不同風格的音樂,如教堂使用風琴(organ)以創造宗教音樂(religious music),而戶外活動則使用鼓等樂器。此外,錄音(recording ) 和麥克風(microphone)的使用也改變了音樂的創作方式,因為它們能夠捕捉到歌手的情感,從而創作出多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演講突顯了音樂的多樣性(diversity),以及技術在音樂創作(music composition) 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演講:照片測試

討論了不同年齡組的受測者在測試中的表現。讓受測者觀看歡樂和不幸的照片(joyful and sorrowful photographs),結果顯示年輕受測者組中,對這兩種照片的記憶數量相等(equivalent memory retention),但老年受測者組中,更多的記憶與歡樂的照片相關。這個發現可能涉及到年齡和情感記憶(emotional memory)之間的關聯,並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年齡段的記憶和情感處理能力 (emotional processing capability)

2023年12月托福機經真題考情回顧

菁英線上英文課程
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english-online/index.html

英語文法【魚骨拆解術】線上課程
https://grammar.language-center.com.tw

菁英國際,讓人生開始不一樣
Website: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
Contact Us:0800-090-800
LINE Chat:https://bit.ly/elite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