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分享考情的考生是理工學院研究所一年級新生,他主修資訊工程,計畫申請美國資訊相關碩士課程。由於申請的學校普遍要求 100 分以上,他在新學期開始前先挑戰一次正式托福,目標盡早鎖定合格成績。暑假兩個月,他每天固定練習閱讀與聽力,也特別針對學術口說與寫作進行加強。

- Posted in
2025年9月最新【TOEFL正式考題回顧】托福閱讀再考背景知識壁畫
托福寫作
Task 1 整合型寫作
主題:線上開放式課程(online open courses)
文章主張應該推廣使用線上開放式課程 (online open courses),並提出以下三個理由:
- 教育平等(educational equality):提供免費或低成本資源 (free or low-cost resources),讓弱勢學生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 學習彈性(learning flexibility):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 (at their own pace) 與地點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not limited by time or location)。
- 全球交流(global interaction):學生能與世界各地同儕互動 (interact with peers worldwide),拓展國際視野 (broaden global perspective)。
演講重點:教授對上述三點提出質疑
- 教育平等反駁(counterargument to equality):多數弱勢學生缺乏可靠的網路設備 (reliable internet access),因此受益有限 (limited benefits)。
- 學習彈性反駁(counterargument to flexibility):自由度過高 (too much freedom) 反而導致學生缺乏自律 (lack of self-discipline),學習成效不佳 (poor learning outcomes)。
- 全球交流反駁(counterargument to interaction):線上互動 (online interaction) 缺乏面對面交流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難以形成深度合作 (deep collaboration)。
題目翻譯:總結講座中所提到的觀點,並說明它們如何反駁。
作答策略
開頭段落 (引言 introduction)
- 文章主張線上開放式課程能促進教育平等、學習彈性與全球交流;然而,教授逐一反駁,指出其在實際執行上存在侷限 (limitations)。
主體段落(body paragraphs)
- 教育平等 (educational equality):文章認為開放課程能縮小學習差距 (narrow the learning gap),但教授指出許多弱勢學生無法穩定連網 (no stable internet access)。
- 學習彈性(learning flexibility):文章強調自由安排 (self-paced learning) 的優勢,但教授認為這導致學習缺乏動力 (lack of motivation),成效不佳。
- 全球交流(global interaction):文章提到國際交流機會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pportunities),教授則認為線上互動膚淺 (superficial),難以達到真正合作。
結論段落(conclusion)
- 教授的觀點顯示,儘管開放課程有潛在好處 (potential benefits),但在實際操作上難以完全達成文章所描述的效果 (desired outcomes)。
Task 2 學術討論寫作
主題:大學是否應該要求所有學生修習第二外語
教授提出問題:大學是否應該要求所有學生修習第二外語 (require learning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學生 A 的觀點:支持 (support the requirement)
- 他認為第二外語能拓展國際就業機會 (expand global job opportunities),並培養跨文化理解 (develop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學生 B 的觀點:反對 (oppose the requirement)
- 他認為學習第二外語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 (time and effort),可能影響其他專業課程的表現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major courses)。此外,部分學生未必在職涯上需要外語 (may not need foreign languages for their career)。
– 開頭段落(引言)
- 引出問題:大學是否應該要求學生修習第二外語 (mandatory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指出這議題關係到職涯準備 (career preparation) 與學習負擔 (academic burden)。
– 主體段落一(學生 A 的觀點)
- 學生 A 強調第二外語能增加全球競爭力 (enhance global competitiveness),並促進跨文化交流 (facilita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主體段落二(學生 B 的觀點)
- 學生 B 認為強制規定 (mandatory requirement) 會增加學生壓力 (increase student stress),且部分學生日後工作領域 (future career fields) 並不需要外語能力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 結論段落
- 總結雙方觀點:A 強調外語的國際優勢 (international advantages),B 提出時間與需求的限制 (time constraints and lack of necessity)。
個人意見:外語學習應該被鼓勵 (encouraged) 而非強制 (mandatory),學校可提供彈性選修 (flexible electives) 或跨文化課程 (cross-cultural courses) 作為替代方案 (alternatives)。
托福口說
Task 1 獨立型口說
題目重點:你喜歡課餘時間參加社團活動還是去做兼職工作?
有些大學生在課餘時間喜歡參加社團活動(student clubs),有些人則偏好利用時間去做兼職工作(part-time jobs)。請選擇其中一種方式,並提供理由與例子支持你的看法。
作答策略
決定立場(decide your stance)
- 明確選擇「社團」或「打工」,避免模糊回答。
準備理由與具體例子(reasons + examples)
– 如果你選擇社團活動(student clubs)
-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能學到領導力 (leadership) 與團隊合作 (teamwork)。
- 社交機會 (social opportunities):認識更多同學 (make new friends),拓展人脈 (build connections)。
- 例子:加入辯論社 (debate club),幫助提升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 skills)
– 如果你選擇兼職工作(part-time jobs)
- 經濟收入 (financial support):可以減輕家庭負擔 (reduce financial burden)。
- 工作經驗 (work experience):提前接觸職場 (gain real-world experience),對未來履歷 (resume) 有幫助。
- 例子: 在咖啡廳工作 (work at a café),學到顧客服務 (customer service) 與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
Task 2 整合型口說
學校公告重點:學校宣布將在新宿舍增加公共廚房
- 理由一:幫助學生省錢 (save money) 不必天天在外面用餐。
- 理由二:提供更多社交機會 (social opportunities),增進同學互動。
男學生表達反對(oppose),理由有兩點:
- 設備成本高 (high cost),宿舍費用 (dorm fees) 勢必上漲,增加學生負擔。
- 學生作息不同 (different schedules),廚房容易吵雜 (noisy),反而影響休息。
題目翻譯
學校宣布在宿舍增設公共廚房,男學生提出反對意見。請描述他的觀點與理由。
作答建議
- 開頭:說明學校宣布在宿舍設置廚房,男學生不同意。
- 主體段落一:他認為這會提高住宿費用 (increase dorm fees),造成額外經濟壓力 (financial burden)。
- 主體段落二:他指出廚房使用會產生噪音 (noise) 與干擾 (disturbances),對學生生活品質不利。
- 結尾:總結他反對的理由。
Task 3 整合型口說
文章重點: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文章介紹「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指個體在面對持續失敗 (repeated failures) 時,會逐漸失去嘗試解決問題的動力 (motivation to solve problems)。
演講重點:
- 在心理實驗中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狗反覆受到無法避免的電擊 (unavoidable shocks),後來即使有機會逃脫 (opportunity to escape),牠們也不再嘗試。
- 這顯示長期失敗會讓個體相信努力沒有意義 (efforts are meaningless)。
題目翻譯
請用教授的例子解釋「習得性無助 (learned helplessness)」這一概念。
作答策略
- 引言:簡要定義習得性無助。
- 主體段落一:說明文章提到「長期失敗削弱動力」。
- 主體段落二:用教授的狗實驗例子,說明即使有逃脫機會也不再嘗試。
- 結尾:總結習得性無助如何影響人與動物的行為 (behavior)。
Task 4 整合型口說
演講重點:教授介紹兩種記憶鞏固方式(memory consolidation methods)
- 重複練習(repetition practice):例如學生反覆背誦單字 (repeatedly review vocabulary) 能強化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
- 情境關聯(contextual association):例如將新單字和故事情境 (story context) 連結,更容易記住 (easier to recall)。
題目翻譯
使用教授在講座中提到的例子,說明人類如何透過不同方式鞏固記憶 (consolidate memory)。
作答策略
- 引言:說明教授介紹了兩種記憶鞏固方法。
- 主體段落一:描述重複練習,例如反覆背單字,幫助記憶。
- 主體段落二:描述情境關聯,例如透過故事來連結單字,讓記憶更深刻。
- 結尾:總結這兩種方法如何提高學習成效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2025年7月托福機經真題考情回顧
托福閱讀
第一篇文章:古代玻璃製作技術的演進
(Evolution of Ancient Glassmaking Techniques)
- 早期起源 (early origins):文章指出玻璃製作 (glassmaking) 最早可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 (Mesopotamia),最初主要用於製作珠飾 (beads) 與小型容器 (small vessels)。
- 技術發展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後來的工匠發明吹管技術 (blowing technique),大幅提升玻璃生產效率 (production efficiency) 與透明度 (transparency)。
- 社會影響 (social impact):玻璃器皿逐漸進入日常生活 (daily life),不再只是王室與貴族的奢侈品 (luxury items)。
- 考古證據 (archaeological evidence):出土的熔爐遺跡 (furnace remains) 與含鉛玻璃樣本 (lead-based glass samples) 支持了這些技術變遷的過程。
第二篇文章:洞穴壁畫與早期人類思維
(Cave Paintings and Early Human Cognition)
- 藝術表達 (artistic expression):文章提到,洞穴壁畫 (cave paintings) 不僅是裝飾 (decoration),還可能反映早期人類的象徵思維 (symbolic thinking)。
- 社會功能 (social function):研究者認為,壁畫可能用於宗教儀式 (religious rituals) 或群體傳承 (group storytelling),加強社會凝聚力 (social cohesion)。
- 認知發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這些圖像展現了抽象思維 (abstract thinking) 與溝通能力 (communication skills) 的進步。
- 學術爭議 (academic debate):學界對壁畫的真正用途仍有爭論 (debated function),有些學者認為只是單純的藝術創作 (artistic creation)。
托福聽力
▼ 校園對話 ▼
第一篇對話:學生與圖書館館員討論期刊存取
(accessing journals)
- 學生需要查找一份線上學術期刊 (online academic journal),但發現學校帳號無法登入 (login issues)。
- 館員解釋部分期刊需要透過 資料庫授權 (database subscription) 才能進入,並建議學生使用圖書館的 館際合作系統 (interlibrary loan system)。
- 學生最後決定透過該系統申請,並詢問大約需要等待的時間。
第二篇對話: 學生與教授討論演講比賽的準備
(preparing for a speech competition)
- 學生報名了校內英語演講比賽 (speech contest),希望教授給建議。
- 教授提醒他注意 演講結構 (speech organization),包含開頭、主體與結尾 (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
- 教授建議多使用 過渡語 (transition phrases) 讓演講更流暢,並透過錄音練習 (recording practice) 檢查語速與停頓。
- 學生感謝教授,並計畫在比賽前多加練習。
▼ 課堂演講 ▼
第一篇演講:沙漠植物的生存策略
(Survival Strategies of Desert Plants)
- 教授解釋沙漠植物如何在極端乾旱 (extreme drought) 中生存。
- 水分保存 (water storage):多肉植物 (succulent plants) 能將水儲存在葉片與莖幹 (leaves and stems)。
- 根系結構 (root systems):有些植物根扎得很深 (deep roots) 以吸收地下水;另一些則有廣泛淺根 (shallow roots) 以快速吸收降雨。
- 葉片適應 (leaf adaptation):部分植物的葉子退化成針狀 (spines),以減少水分蒸發 (reduce water loss)。
第二篇演講:中古世紀大教堂的建築技術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 of Medieval Cathedrals)
- 教授介紹哥德式大教堂 (Gothic cathedrals) 的創新建築技術。
- 飛扶壁 (flying buttresses):分散建築重量 (distribute weight),讓牆壁能開更大的窗戶 (larger windows)。
- 彩色玻璃 (stained glass):除了裝飾,也用於宗教教育 (religious education),透過圖像傳達聖經故事 (biblical stories)。
- 建築意義 (architectural significance):這些技術不僅展現工藝 (craftsmanship),也象徵教會的權力與影響力 (power and influence)。
第三篇演講:音樂與情緒反應
(Music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 教授說明音樂如何影響情緒 (influence emotions)。
- 節奏與速度 (rhythm and tempo):快速節奏 (fast tempo) 會讓人感到興奮 (excitement),慢速節奏 (slow tempo) 則帶來平靜 (calmness)。
- 旋律與和聲 (melody and harmony):大調 (major key) 通常傳達快樂 (happiness),小調 (minor key) 則更容易引發悲傷 (sadness)。
- 科學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腦部成像 (brain imaging) 顯示,音樂會活化與情緒相關的區域 (emotion-related brain areas),證明音樂確實能影響心理狀態。
菁英線上英文課程
► 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english-online/index.html
英語文法【魚骨拆解術】線上課程
► https://grammar.language-center.com.tw
菁英國際,讓人生開始不一樣
Website: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
Contact Us:0800-090-800
LINE Chat:https://lin.ee/Xa3SU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