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最新【雅思正式考題回顧】高頻主題「圖書館」再度出現

雅思寫作

Task 1 圖表寫作

線上購物比例的變化趨勢

本次題目為一張 長條圖,顯示不同 年齡層休閒活動花費 (cost on leisure activities) 上的 人口比例。考生需要比較不同年齡層(如年輕人 (young people)中年人 (middle-aged group)老年人 (elderly))在休閒開銷的分布,並指出哪一組花費最高或最低,以及整體趨勢。

作答策略

快速分析圖表

  • 觀察整體趨勢:年輕人花費通常較高,而老年人相對較低。
  • 找出極端值:例如,中年族群可能在特定活動上花費最高,而老年族群則花費最低。
  • 比較差異:不同年齡層之間的休閒活動投資差異,顯示其生活方式的不同。

組織你的回答

  • 引言: 簡要說明圖表主題,例如:此圖比較不同年齡層在休閒活動花費比例的差異。
  • 概述: 提出主要觀察,例如:年輕人傾向投入較多資源於娛樂,而年紀越大,休閒花費比例逐漸下降。

主體段落

  • 第一段:描述年輕人的花費趨勢,強調其金額較高,可能因社交活動與娛樂需求(social activities and entertainment needs)。
  • 第二段:分析中年族群的開銷,雖然仍有一定比例,但可能受到家庭或工作責任(family or work responsibilities)影響。
  • 第三段:描述老年人的低花費趨勢,並推測原因,例如生活習慣或收入來源(sources of income)有限。

結論

  • 總結各年齡層在休閒花費上的差異,並指出這些數據如何反映出生活方式與優先順序的不同。

Task 2 申論寫作

教育應該注重知識學習還是實用技能

本次題目討論危險運動 (dangerous sports) 是否應該被禁止 。題目要求考生探討:有人認為政府應該禁止這些活動,以保護公共安全;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個人有權選擇自己的休閒方式。

作答策略

決定立場

  • 考生可選擇支持禁止、反對禁止,或提出折衷立場(例如加強管理而非全面禁止)。

引言段落

  • 簡要說明運動的重要性,並指出「危險運動是否該被禁止」是一個爭議性議題 (controversial issue)。同時提出個人立場。

正文段落

  • 段落一 – 支持禁止的觀點:強調這些活動的高風險 (high risk),容易造成受傷 (injury)死亡 (death)政府有責任維護公共安全 (public safety),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 段落二 – 反對禁止的觀點:自由選擇權 (freedom of choice):人們應該有權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許多危險運動(如登山、滑雪、潛水)其實能培養勇氣 (courage)堅毅 (resilience)團隊合作 (teamwork)

  • 段落三 – 個人立場:採取平衡觀點 (balanced approach):不應全面禁止,而是建立規範 (regulations)安全措施 (safety measures),例如:嚴格的裝備要求 (strict equipment requirements)、專業教練指導 (professional training) 與保險制度 (insurance system)。

結論

  • 重申雙方觀點,並明確立場:危險運動應保留,因為它們能帶來積極價值,但必須在 政府監管 (government regulation)安全規範 (safety regulations) 下進行,以保障參與者與社會的安全。

雅思口說

Part 1 口說 Interview

題目重點:居住環境與日常生活 (Living Area and Daily Life)

提問包含:

  • 你目前住在什麼樣的地區?(What kind of area do you live in?)
  • 你覺得住在城市和鄉村有什麼差異?(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iving in a city and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 你每天的日常作息大概是怎麼安排的?(What is your daily routine like?)
  • 你喜歡現在的居住環境嗎?為什麼?(Do you like your current living area? Why or why not?)

作答建議

  • 描述居住環境 (describe living area):可以談到是公寓(apartment)、透天 (house)、城市 (city) 或鄉村 (countryside)。
  • 比較差異 (compare differences):例如城市生活方便(convenient),但鄉村空氣清新 (fresh air) 和安靜 (quiet)。
  • 日常作息 (daily routine):提到上下課/上班(commuting)、休閒活動 (leisure activities),並加上具體細節。
  • 個人感受 (personal feelings):表達自己是否喜歡當前居住地,並舉出理由,例如交通便利 (good transportation)、鄰里友好(friendly neighborhood)或噪音太多(too noisy)。

Part 2 口說 Speech

題目重點:描述一次你迷路的經驗 (Describe a time you got lost)

回答時可包含以下內容:

  • 事情發生在哪裡?(Where did it happen?)
  • 你當時在做什麼?(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
  • 你是怎麼解決的?(How did you find your way?)
  • 你從這次經驗學到了什麼?(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experience?)

作答建議

  • 情境設定 (set the scene):可以選擇在旅行(traveling)、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或是城市陌生街道 (unfamiliar streets in a city)。
  • 具體細節 (specific details):描述當時的焦慮(anxiety)、困惑(confusion),以及周遭的環境。
  • 解決方式 (solution):可能是問路(ask for directions)、使用地圖 (use a map)、或手機導航 (use a navigation app)。
  • 學到的經驗 (lesson learned):例如學會更好規劃(plan better)、提升方向感(improve sense of direction)、或更信任科技(rely more on technology)。

Part 3 口說 Discussion

題目重點:方向感與現代導航 (Sense of Direction and Modern Navigation)

延伸提問

  • 你覺得為什麼有些人的方向感比較好?Why do some people have a better sense of direction than others?)
  • 你認為現代人是否過度依賴導航應用程式?(Do you think people nowadays rely too much on navigation apps?)
  • 傳統的方向感(例如讀地圖 read maps 或記地標 remember landmarks)是否仍然重要?(Is traditional navigation still important?
  • 未來的導航科技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How might navigation technology change people’s lives in the future?)

作答建議架構

  • 方向感差異 (differences in sense of direction):有些人天生空間感(spatial awareness)較強,能輕易記路線;另一些人則需要依靠工具。
  • 過度依賴 (over-reliance):現代人常用 Google Maps 或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雖然方便 (convenient),但可能削弱自身的方向感(weaken their own sense of direction)。
  • 傳統方法的重要性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methods):強調讀地圖(map reading) 和地標記憶(landmark recognition) 在某些情況仍不可或缺,例如在偏遠地區(remote areas) 網路訊號不穩時。
  • 未來發展 (future development):導航科技可能結合 AR(augmented reality)或自動駕駛 (autonomous driving),讓人類出行更安全、更高效(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雅思聽力

第一篇對話:圖書館會員申請 (Library Membership Application)

  • 申請條件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申請人需提供學生證(student ID) 或身份證明 (identification)。
  • 會員費用 (membership fee):學生享有優惠(student discount),一般會員則需支付較高的年費 (annual fee)。
  • 可用設施 (available facilities):包括閱覽室(reading rooms)、電腦區 (computer area)、以及影印/掃描服務(printing and scanning services)。

第二篇演講:校園地圖與新生導覽 (Campus Map and Orientation)

  • 校園設施 (campus facilities):如圖書館(library)、食堂(canteen)、運動場(sports field)、學生服務中心(student service center)。
  • 地點方向 (directions):例如「圖書館在主教學樓的北邊 (north of the main building)」,「食堂位於體育館旁邊 (next to the gym)」。
  • 新生導覽 (orientation program):介紹活動安排 (schedule of activities),例如校園導覽 (campus tour)、安全簡報 (safety briefing)、社團博覽會 (club fair)。

第三篇對話:關於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的小組報告 (A group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and renewable energy)

  • 報告分工 (task division):一位學生負責研究氣候變遷的影響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另一位研究再生能源類型 (types of renewable energy,如 solar, wind, hydro),另一位負責簡報 (presentation slides)。
  • 資料來源 (sources):期刊文章 (journal articles)、政府報告(government reports)、以及專家訪談 (expert interviews)。
  • 報告結構 (report structure):引言 (introduction)、研究方法(methodology)、研究結果 (findings)、結論 (conclusion)。

第四篇演講:空氣壓縮機的歷史與功能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 of the Air Compressor)

  • 歷史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最早的空氣壓縮技術出現在古代冶金 (ancient metallurgy) 與礦業 (mining)。
  • 工業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空氣壓縮機被廣泛應用於工廠 (factories) 與建築工程 (construction projects)。
  • 現代功能 (modern functions):提供氣源 (compressed air supply) 用於機械操作 (machinery operation)、醫療設備 (medical equipment)、以及交通運輸 (transportation systems)。

雅思閱讀

第一篇文章:早期攝影技術 (Early Photography Technology)

  • 起源 (origin): 介紹最早的攝影實驗(early experiments),如暗箱(camera obscura) 的原理。
  • 技術突破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描述銀版攝影術(daguerreotype) 與濕版攝影 (wet plate photography) 的發明,如何改變影像保存方式。
  • 限制 (limitations): 早期相片需要長時間曝光(long exposure time),器材笨重(bulky equipment),且製作成本高(expensive process)。

第二篇文章:絲綢之路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 地理範圍 (geographical scope): 描述絲綢之路如何連接中國與歐洲 (linking China and Europe),並涵蓋中亞、中東等地。
  • 貿易交流 (trade exchange): 不僅是絲綢(silk),還有香料(spices)、寶石 (gems)、紙張 (paper) 等商品,以及技術與宗教的傳播 (spread of technology and religion)。
  • 文化影響 (cultural impact):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cultural exchange),包括藝術、語言與建築的融合。

第三篇文章:鳥類遷徙 一項生物學現象 (Bird Migration: A Biological Phenomenon)

  • 定義 (definition): 鳥類遷徙(bird migration)是鳥類在季節性(seasonal) 或環境因素影響下進行長距離移動 (long-distance movement) 的現象。
  • 原因 (reasons): 主要為了尋找食物(food supply)、適合繁殖(breeding)的環境,以及避免嚴寒(harsh winter conditions)。
  • 機制 (mechanisms): 鳥類利用太陽位置 (sun position)、地球磁場(earth’s magnetic field) 與天文線索(celestial cues)來導航 (navigation)。



菁英線上英文課程

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english-online/index.html

英語文法【魚骨拆解術】線上課程
https://grammar.language-center.com.tw

菁英國際,讓人生開始不一樣
Website:https://www.language-center.com.tw/
Contact Us:0800-090-800
LINE Chat:https://lin.ee/Xa3SUnu

admin: